和天目里近在咫尺,反而很少花时间去逛。中午等人的间隙,看到荷赛和金像奖得主陈杰的“无有慰藉”摄影展,便来了兴致。
处于景观社会,报纸也成了转瞬被淹没的消费品,真实没有传播重要,反而更让人期待具有人文关怀和生境思考的纪实性作品。
这次的作品主要以悬崖上的溜索村为主,也是“攀山溜索上学路”新闻的主角。在一个个独立的沉思场域里,遭遇画面内外的凝视和审视。
大多数照片无法改变人的命运,但它可以让一个人感受到被看见、被理解、被关怀。
这系列照片让大山的困境被外界看到,也有了一丝改变命运的希望。他们的眼睛里有未褪去的童真,坚韧与困苦并存,天真中夹杂着一丝茫然。
如果说喜好将我们困在信息茧房里,信念却决定了我们所看见的一切。年轻一代都渴望拯救世界,我们在这里看到的,正是个人拯救生活的努力。
陈杰认为,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,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。摄影就是通过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对表面对象的提炼,唤醒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、理性和敬畏。
那些关于立意生态保护的照片,既有视觉美感的冲击力,也足够触目惊心,引人深思。人类可以攀雪峰,下五洋,抵达太空,涉足极地探险,却常常忽视了我们的存在如何影响这片土地的魅力。
废弃的矿区,污染的沙漠,烈火后的森林,让人想到《苦涩的风景》。即使自然会用它的方式,重新编织这片土地的命运,我们也该学会与世界对话。
不妨挣脱景观幻像牢笼,回归到真实的生存空间,多维度地思考。从异化的社会生活中突围,看一看生活的另一面,回归生命的本真。
纪实摄影展有意义值得一看